
服务器安全备份机制中最早使用的心跳机制是防止服务器崩溃,服务器之间使用专用端口和线路,周期性地发送短消息,心跳就是这个隐喻的映像。y未被接收,服务器可以负责对方的业务,避免业务停滞。为了业务的顺利运行,服务器发送的心跳信息可能非常密集。
这种机制是由移动电话上的互联网应用所借用的。无论Android的本地应用还是QQ、微博和微信,都采用了这种心跳机制,即终端定期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短消息。
2。心跳信息的周期相对较长。例如,旧版本的QQ心跳周期为30秒,新版本的QQ心跳周期为180秒,Wechat为300秒,Google的本机应用程序心跳周期约为1680秒。
此外,互联网应用的心跳数据包除了通知终端在线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提供终端的实时地址,以便于应用服务器的寻址。
利用Internet应用的心跳机制,应用服务器可以及时发送与用户相关的信息,如短信、图片或微信的语音。
心跳包还可能带来许多副作用,例如终端的更多功耗,还可能给移动通信网络带来信号风暴。
最初,由于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用户数量庞大,资源稀缺,每个用户动态地占用IP地址和无线信道等资源,每次发送心跳数据包,都需要移动通信网络为用户。分配过程反映在信令的发送和接收中,心跳数据包的发送过程涉及几十个信号。
随着Internet APP的普及,大量的终端周期性地发送心跳数据包。其效果与IP网络中常见的黑客攻击方法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类似。它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并造成拥塞。这种现象就是信令风暴。信令风暴不仅存在于中国移动的GPRS网络中,而且存在于中国联通的WCDMA网络和中国电信的CDMA网络中。介于50和100个步骤之间。
Internet APP的心跳机制对移动网络有很大的影响,如何缓解甚至解决这一问题呢
从Internet APP的角度出发,应区分移动网络接入和WLAN接入,智能地调整心跳数据包的发送频率,在移动网络接入中,心跳数据包的发送频率降低,使得信息被推送。通过服务器的延迟,终端将节省电力,移动网络将更加健壮。例如,旧QQ的心跳周期是30s,新QQ是180s,Wechat是300s。它已经显示出逐渐扩展的趋势,并且可以再次调整直到关闭。到1680年代的谷歌原来的应用程序。
目前互联网上APP心跳数据包的发送频率主要由APP来处理,这是不合理的。它应该对用户开放设置,允许用户在多种场景之间切换,如省电并及时。
现在,每个人的手机都配备了多个互联网应用程序,如QQ、微信、微博和淘宝。如果每个APP都发送心跳数据包,则心跳数据包的频率将显著增加。像Wechat和QQ这样的应用程序可以考虑联合发送心跳数据包,这样可以减少许多心跳数据包。效果会更好。苹果的IOS已经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建立一个位置寄存器APNS,它结合了所有的应用程序来均匀地发送心跳。据说小米手机打算这么做,比如阿里OS也应该能够这么做。运营商应该在这方面多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
从网络方面来说,如果终端发送心跳数据包是既成事实,那么及时扩展设备势在必行。目前,基站控制器和核心网络设备受到信令风暴的影响很大,需要优先扩展。很难想象他们正在为APP工作。然而,运营商也必须尽早理解顺势疗法的重要性,而不是被动招聘。
计划是什么这是宣传。从移动网络的角度来看,心跳包是不必要的,随着短消息和APP的深度集成,很容易在没有心跳包的情况下推送APP消息,节省了终端的功率,避免了对移动网络的影响。为什么不是两全其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