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温度范围,冷链产品主要包括热食品(60℃以上)、常温(一般环境温度)、新鲜食品(18℃)、冷藏食品(0℃~+10℃)、冰温食品(-2℃~+2℃)、冷冻食品(-2℃)18℃和超低温食品(-30℃)。水果、蔬菜、花卉、肉类、家禽、鸡蛋、水产品等属于冷链产品的范畴。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必须防止劣化、污染和减少消费,从原产地的获取、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到各个方面的消费,在适宜的低温环境下进行。
以果蔬为例,中国果蔬生产和消费跃居世界第一,产值仅次于粮食,粮食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据粮农组织统计,2014年全球果蔬产量为682英里。中国的水果总产量为2亿6100万吨。中国水果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8.3%。根据2016年农业大数据的白皮书,中国消费了世界80%的蔬菜。如此大量的需求和消费导致了农业高度市场化。拉尔产品(包括相当数量的农村和农民的需求,这些需求不再依赖于自给自足,而是依赖于市场),市场需求必须通过长途或短途或一个或多个物流来完成。各种水果和蔬菜都有适宜的温度范围,如苹果、葡萄、梨和其他常见的水果,大多数根茎类蔬菜适合在0℃左右贮藏和运输;大白菜、胡萝卜、莴苣、洋葱、大蒜y。黄瓜、芹菜等蔬菜适合在-1~1摄氏度下贮藏和运输;甘薯、马铃薯、山药、辣椒、毛皮等。豆类、芸豆等蔬菜适合在2-8摄氏度左右贮藏和运输;茄子、辣椒等水果蔬菜。蕃、西红柿、黄瓜适宜在10~12摄氏度下贮运,柠檬、香蕉、南瓜等果蔬适宜在13~15摄氏度下贮运。
冷链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必须满足冷链物流3P、3C、3T、3Q和3M的条件。其中,3P是指:生产、加工、包装;3C是指保养、清洁、冷却;3T(时间、温度、公差),3Q是指:数量、数量、数量、数量。3M指的是:手段、方法、管理)条件。以3T为例,冷链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否则就会失去产品的有效性;同样,生产、储存、运输。冷链产品的配送和销售需要满足产品的温度条件,超过时间和温度条件,产品质量就会受到腐蚀和破坏。贮存性是指冷链产品保持其固有的质量、重量和营养炭。特性。例如,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储存和运输产品的数量是有限的,超过储存规模和运输规模,容易导致产品腐烂和劣化;不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处理会降低p管道的储存阻力。
因此,冷链库存的数量、库存保持的时间和条件将影响冷链产品的新鲜度、变质率,变质率将影响销售价格和客户需求,使得库存和价格密不可分。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零售模式和流通渠道,鲜活农产品的销售不再依赖传统的分销渠道,在线和离线并存的双渠道模式也越来越流行。d链库存管理与定价决策不再是独立的决策,需要结合库存与定价做出联合优化决策。
与传统的冷链集中式分销渠道不同,鲜活农产品网上销售终端市场具有消费区位分散、需求随机、顾客期望高的特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安排中转仓库,如何确定不同城市不同类型商品的仓储规模,如何制定相应的定价策略,以及如何合理安排车辆配送和配送路线等,都是冷链物流运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冷链库存与定价的联合决策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点,特别是近10年来,冷链产品的库存优化与定价优化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通过文献回顾,发现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单个库存优化或定价优化上,而关于冷链库存与定价决策集成的文献还很少。在研究冷链产品的腐败和劣化时,很少有单级冷链和二级冷链的联合库存和定价决策被看作数量损失,而没有提及消费者关心的新鲜度或质量变化。在流通过程中,许多鲜果蔬菜的腐败不仅表现为总量的减少,而且表现为商品质量(鲜度)的下降,即质量和数量的双重损失。菠萝、火龙果)其消费需求逐年增加,加工过程中的组织机械损伤容易导致商品数量和新鲜度下降,导致营养损失、组织皱褶等质量安全问题。因此,考虑冷链的劣化率及其对需求的影响,对价格的影响,以及冷链库存和定价的联合优化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说服力。
在王树云教授出版的《冷链库存策略与定价研究》一书中,除了对冷链库存策略的不同劣化率和不同需求率进行研究,还对库存与定价的综合决策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充分考虑劣化率和价格对需求率的影响,考虑冷链产品的生存和死亡,考虑需求的随机性,使得冷链库存和定价联合优化决策具有明显的创新性。VE和前瞻性。
在具有随机需求和价格依赖的库存和定价联合优化研究中,充分考虑了冷链产品的劣化率和需求率的特征。分别引入了生存死亡函数和价格敏感连续随机需求函数。变质率用三参数非瞬时变质生存死亡函数的威布尔分布表示,需求率是一个连续的随机变量,是价格的指数函数,并且需求率是独立同分布的。D在不同时期。研究了在固定提前期、库存策略和不延迟交货的允许缺货条件下冷链产品库存定价的联合决策问题。随着单位仓储成本的增加,最优定价增加,最优补货点和最优补货量减少,系统利润也减少;随着移动和存储环境因素的增加,最优补货定价策略波动较大,当补货成本增加时,利润减少,利润增加,利润增加。冷链产品在销售环节的流动速度越慢,人为损坏越轻,劣化率越低。贮存环境因子的变化是由贮存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等因素引起的。通过调整贮存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来降低劣化率,当劣化率降低时,劣化成本降低,系统效益提高。
新鲜海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易腐产品。不同于牛奶、罐头产品等具有固定生命周期的易腐产品,其生命周期较随机,会受到销售的影响,因此,在实际销售中,往往根据产品的新鲜度进行价格调整。
在鲜海产品订购和价格弹性研究中,以鲜海产品为例,考虑变质率的生存和死亡,研究了变质率对价格和需求受价格影响的库存模型。分为两类:一类是需求受价格影响较大的敏感顾客,另一类是需求受价格影响较小的不敏感顾客。实证结果表明,对于价格不敏感顾客,销售量和价格变动的效果很小。相反,对于价格敏感的顾客,价格转折点越低,销售量就越低,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冷链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中,对于大订单需要及时调整价格。
在集成冷链库存价格协调研究中,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研究了随机提前期下劣化率服从Weibull分布的两级冷链产品的库存策略和价格协调策略。即(1)随着零售商单位存货成本的增加,库存总成本将增加。从协调决策的角度来看,供应商需要给予较大的折扣以保证零售商的积极性,进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利润。(2)随着零售商订单数量的增加,供应商提供的价格折扣也增加。从曲线趋势可以看出,价格折扣不会随着订单数量的增加而无限增加,在实际生产中,供应商不会根据订单数量提供无限的价格折扣。基于订货量的价格折扣弹性将逐渐减小,这与实际情况相符。(3)随着交货期的波动,供应商对零售商的价格折扣增加。在实际生产中,供应商提供运输。由于提前期的变化,配送过程中的成本往往需要由供应商承担。适当的价格折扣是一种补偿方式。
总之,冷链产品的定价会影响需求率,进而影响库存水平和库存成本,同样,冷链产品的新鲜度或劣化率不仅会影响冷链产品的定价,还会影响冷链产品的需求率。因此,冷链产品的库存和定价是紧密相关的,是不可分割的,冷链产品的库存和定价联合决策具有更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e,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作者是山东商学院穆庆国教授)